高三学生们现在肯定每天都在刷题,不会利用历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就亏大了!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物理难、化学烦、数学多的做不完。学习理科需要做题,应该没有哪个学生能避免刷题这个环节。数学题目确实太多了,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很多同学在做了一段时间题目后,就会有这种感觉:题目做了很多,但是不会总结。时间花了不少,效果不见提高。怎么跳出数学题海?首先要确定一点,题目是数学的主要内容,脱离题目谈数学,一定学不会解题。所以学数学一定离不开做题。
对于做题,不同的人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指向了不同的结果。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发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更有耐心去看一些文字材料,思考一些问题。而成绩不好的学生相当大比例对阅读、思考呈现出缺乏耐心的特征,所以经常漏过重要的信息。比如下面要讲的这段,能读到这里的同学,都有机会提高成绩。
对于平时只懂做题,不会总结的同学,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第1步,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每到题目都是怎么考察的,考察了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第2步,在做题的基础上,对题目的类型进行归纳。归纳的维度也很多,可以按照题型的主要特征,或者解题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来分类。这个分类是从0到1再到100的过程,需要慢慢建立。不过目前很多参考书都有比较好的分类。
第3步,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继续做题时,完全不必要每道题目都详细的解出来了,只要看过之后,可以归入我们上面分析过的题型,知道解题思路就可以跳过去了!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做题,只是说没必要对很熟悉的题目每道题都做,偶尔做做,保持手感还是很重要的。
这样,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其考试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提高。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做一道题只是做了一道题,“就题论题”,不能跳出题外,看到本质,遇到新的题目,稍有一些不同就没有办法了,还谈什么提高呢?又怎能摆脱让你烦恼的题海呢?
把上面总结题目的经验,用在做高考真题上,效果会更好。
高三学生基本在之后几个月都是不断的在:刷题,讲题,再刷题的过程中循环。老师不会在课堂为每个学生总结题型,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带领学生做题。而课堂教学顶多是维持学生的一般水平不滑落,不会帮助你有再多的提高。所以学生要自己多总结。把每张高考真题卷都按照前面说的方法作总结,能自己编制一个表格。如果你能统计近3年的高考真题题型分布表,那么你就对高考的高频考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学习,你的能量就会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聪明人做聪明事。聪明的本意是:听力好叫耳聪,视力好叫目明。形容一个人反应快,能较大化对周边的信息作出收集、分析和运用。在高考复习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聪明的人,做有用的事情。反正题目作业做了,为什么不多思考一下,把这道题目吃透呢?要知道,一千个零相加也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