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历经千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吸引了很多外来美食爱好者,但是在国外,也拥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其理念,结构,方式都与我们有着不同之处,这也是作为对外
汉语教师需要了解的文化之一。
饮食理念
人注重天人合一,对饮食的态度是感性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西方人更注重人道,对饮食的态度是理性的,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是一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理念。
饮食结构
过往,的饮食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在以前则主要以肉类为主。但今天,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在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的比重。而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
热食与冷菜
人喜欢热食,除了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菜都是热的,在人看来,必须要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道。而西方则更喜爱冷食、凉菜,不仅生菜、西红柿、黄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
餐具
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古代发展农耕经济,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用筷子相比刀叉更方便顺手,因此筷子成为人的主要餐具;而西方人则喜欢用刀叉,古代西方人的主食以面包为主,一块大面包可以够一家人吃,但是面包需要分开,此时用筷子明显不合适,而刀叉正好可以把面包分开吃。除此之外,西方人吃的牛排是一整块的,刀叉用起来会比较方便。
会食方式
人聚会,尤其是在家中聚餐,如果是享用中餐,一般都是采用围桌会食的方式,隆重热烈的气氛会深深感染每一个与宴者。而西方人习惯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