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给孩子过多或过少的刺激,都不利于其大脑的发育,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其实并不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
一、让孩子吃好睡好,并提供可预期经验
在整个20世纪,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研究发现,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国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3分,这被称为弗林效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类智商的不断提高呢?显然不是进化的结果。这除了得益于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有很重要的原因——人们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很多科学家认为,营养与健康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智力表现。
所以吃好睡好,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健康,家长始终不能马虎。
另外,要给孩子提供可预期的经验刺激。可预期经验,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经验,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每天与其他人、物的互动等等。这些基本而平凡的每日活动,对孩子大脑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无论在还是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住在空旷的农村还是拥挤的城市里的孩子,他们虽然所处的大环境不同,但只要每天能看到、接触到东西,并有人给予他们关注,他们的大脑就能正常发展,发挥出基本功能。
作为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逛逛家附近的公园、广场,或者到熟悉的邻居亲友家里走动,只要不把孩子长时间在黑暗单调的环境中,即使没有式的玩教具,孩子大脑的基本功能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利用独特性经验,激发大脑潜能
我们不仅希望孩子大脑基本功能得以发展,更希望其大脑能够进一步发挥潜能,这就跟独特性经验有关系了。
独特性经验是孩子需要依靠父母和外在的环境来特意安排的经验,它能够塑造大脑的丰富性,让大脑向更高阶的方向发展,比如给孩子读绘本故事、陪孩子堆积木、做
手工等。
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每个孩子通常具有不一样的特殊性经验,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哼哼唱唱,可能因为妈妈喜欢在家里哼歌。
提供独特性经验,有三个原则要注意:
利用自然生活环境中的独特性经验
比如在双语家庭中,妈妈说中文,爸爸说英文,孩子学习
英语就比一般家庭更具优势。8岁以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孩子具有同时学习多种语言的能力,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种独特优势,跟孩子互动时用不同语言,孩子学习英文就容易多了。所以每个家长都要尽量找出自己家庭的独特性,善加利用,为孩子大脑发展提供独特性的经验。
安排开放式活动,让孩子自由发挥
许多家长喜欢用成人的方式教孩子,比如卡片识字、加减法的练习,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学点东西,而且孩子能学会,为什么不教呢?这种急功近利的填鸭式学习,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它了大脑的自由,也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不适合早期大脑的学习。
这个阶段,家长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孩子丰富玩具和材料的提供者,拼图、积木、过家家的道具、图书绘本、户外跳跑空间等等,让孩子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和孩子互动,发现他的爱好,为他提供更多他喜欢的、有创意的材料和玩具。
给孩子如同游戏一样有趣的学习过程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强调,有效的学习必须是身体、思考、情感都能完全投入的学习,而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好的学习方式。
近代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通过游戏可以看出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图式,并且使儿童有机会锻炼和增强已经具备的能力。
从智力方面来看,游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交流、想象、选择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背景,在诸如过家家一类的假装游戏中,他们往往表现出更的智力技能。
全世界的孩子不需要你教,他们都会玩游戏。交朋友时,他们会说“我们能一起玩吗?”;想得到大人的关注时,他们会说,"你能陪我玩么?"
当孩子把土加水变成泥巴,把泥巴做成大饼,分成6块给小伙伴时,那是孩子简单物理、几何图形和分数的初启蒙。
当几个孩子在玩售货员和顾客的假扮游戏时,孩子们不仅发展了语言能力,还懂得了生活中加减法的运用。
这些游戏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很幼稚,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非凡。
三、过量的刺激要避免
孩子接受太多的外来刺激、过多的讯息对大脑发展也不利。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者直接询问的方式来确定孩子的情绪。比如带孩子逛了太多地方,他明显情绪不高了,就要想孩子的大脑是不是累了,可以建议他休息会。读绘本时,孩子的
注意力无法集中了,再读下去他可能会不耐烦甚至哭闹,这时候可以带他出去走走。
所以打算带孩子出去参加活动、旅游时,要根据孩子的状况弹性调整,切不可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安排。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更聪明,智力得到更大的开发,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爱和耐心,让我们摒弃太多功利性的目的,不要给自己和孩子太大的压力,轻松上阵,为孩子提供适度且适量的早期经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