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_xian
返回返回 教育头条

针灸在神经内科中的运用

学习经验 针灸

2021年03月20日 10:12:48
众所周知,针灸医学是植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又以独特的经络辨证和精细而完善的针法灸法来诊断、治疗疾病的。它的科学性、实用性造福了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明遗产,可谓众望所归,令我辈振奋。
针灸医学工作者常常学习神经学,因为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在生理功能和治疗理念上有很多相近之处:
神经系统在人体内具有两大作用: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调节其他系统和器官功能。经络系统的三大作用:沟通表里内外,协调脏腑阴阳、濡养四肢百骸。治疗理念为: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在解剖上,经络与穴位在80% 以上与神经分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坐骨神经、胫神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下肢部分,腓浅神经与足少阳经小腿部分,腓深神经与足阳明经的小腿部分,还有桡神经的上臂段、前臂段与手阳明经上肢部分等等,简直就是一回事。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环跳(坐骨神经干)、足三里(腓深神经干)、阳陵泉(腓浅神经干)、中脘(迷走神经胃前丛)、手三里(桡神经前臂上段点)、内关(正中神经前臂上段点)等等穴位都有神经干的相应命名。病友有时问,“针灸会不会扎到神经啊?” “扎到神经就完了吧?”这显然是低级的问题,针灸多数就是刺激神经嘛。当然水针则不能刺激到神经主干,而应偏离或浅一些,因为涉及到针头韧面损伤和药液化学成份刺激主干问题。
在治疗病种上,针灸科与神经内科密切相关,如中风偏瘫失语、面瘫、神经痛、神经炎、神经痉挛、眩晕症、抽动症等等。
的西医对针灸的贡献是巨大的。如头针发明者之一是神经外科医生焦顺发,电针发明者是某医院一批神经生理工作者、水针、腕踝针发明者也是西医… 虽然有一些西医对中医不了解,但中西医的融合与渗透、相互影响与补充正逐渐成为主流,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的发展。
笔者学习神经内科知识, 在选穴和选法上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在以下针灸科疑难杂症中尤为突出。

一.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思路及神经学依据
1.头皮针的选用:顶颞前斜线(运动区)、舞蹈震颤区、颞前线——可抑制大脑皮层细胞异常兴奋
2.项针的选用:颈夹脊——可改善椎-基动脉血液循环,间接疏通桥脑旁畸形的迂曲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
3.面部小静脉及耳尖、耳背静脉刺血——可使面部血管分支减压,改善末梢循环
4.面部针灸——可刺激面神经分枝,促进神经修复,这是针灸医生的常规取穴
二.外伤性癫痫的治疗要点及神经学依据
1.头针的选用:百会、运动区全段、颞前线、颞后线——可改善大脑额、颞部皮质血液循环,减轻额叶颞叶皮质细胞异常放电
2.耳针的选用:头面穴、肺穴、心穴、肝穴、脾穴、肾穴、面颊穴——刺激相关副交感神经末梢,发挥其抑制作用
三.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及神经学依据
1.肩关节半脱位:电针刺激肩周神经干,使肩关节相应肌群收缩——肩井穴(肩胛上神经)、肩贞穴(腋神经)、肩前穴(肌皮神经)、三角肌中点
2.足内翻的处理:电针神经干增强刺激,使足背曲外展——足三里(腓深神经)、阳陵泉(腓浅神经)
3.肌张力过高:头针舞蹈震颤区——抑制Broka6区,解除下运动神经元对上运动神经元的对抗,加强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制约
四.小儿脑瘫、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的头针、体针特点及注意事项:
头针特点,健脑十六针,涵盖额、颞、顶、枕,强调久留针与带针运动,促进大脑皮质细胞功能全面整合
体针特点: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刺激桡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隐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强刺激不留针,诱导生理反射弧,促进脑、脊髓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分疗程进行,治疗与休息并重——留给神经再生修复的时间和空间
顺口溜:头针遍地开花 带针运动堪夸 体针刺激末梢快速也讲手法 疗程讲究科学 间断治疗效佳
五.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要点及神经学依据
1.电针三孔加下关:眶上神经孔、眶下神经孔、骸孔、下关——可直接镇痛,控制神经干、枝异常冲动
2.头皮针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颈夹脊——间接疏通桥脑旁畸形的迂曲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3.颜面痛点放血后加灸——先对面部充血血管减压,再艾灸以营养神经末稍
六.关于重症面瘫半月内急性期的针灸对策与神经学依据
面瘫是由茎乳孔内和鼓索面神经管部分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外因一为感受风寒血管痉挛。二为病毒感染,内因是先天性面神经管相对狭窄。重症面瘫通常指完全性面瘫,并有全身症状者如耳后剧痛、头痛、耳鸣、重听、舌味觉消失或耳廓疱疹者。不经过综合治疗很难恢复或恢复期在半年以上。当务之急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炎症水肿消退,以免神经进一步受压,尽快使面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科用药:强的松、维生素B1、B12、扩管药
针灸措施:
1.重灸面神经根出口翳风穴目的在于直接改善神经根出口血液循环,促进茎乳孔内和鼓索面神经管的面神经水肿炎症消退。
2.改善周边肌群痉挛目的在于间接改善神经根出口血液循环。紧扣风寒病因, 很多病人发病前或发病中有面瘫同侧颈项肌肉僵硬,或同侧偏侧头痛恶寒 ,可针刺颈夹脊穴、头针、项背部拔罐去除该处寒邪。经验证明,这种举措对当时改善症状并促进恢复面瘫十分有用。 3.神经根附近刺血减压对面瘫热证者(带状疱疹多见),如耳廓、耳后、半头剧痛及咽痛者,采用耳尖、耳垂刺血,以梅花针叩刺翳风、风池区域拔火罐出血,对面神经根水肿者,有明显效果。 4肌力增强训练与自我按摩发病后立即进行。经验证明,主动训练加自我按摩越早越好。面肌训练与一般肌力训练原则相同,肌力0—1级 以手指帮助做被动运动,肌力尚好时做主动收缩练习,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5.半月时电针的应用意义、选穴与操作技巧:
A.面瘫应用电针应在半月末,此时面神经水肿已消退,进入恢复期,立马上电针,可迅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与加强肌肉收缩。根据面部表情肌四组肌群(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骨肌)在电流刺激下的收缩程度,可有正常收缩、轻微收缩、无收缩3种情况,相当于电变性检查的无电变性、部分电变性、完全电变性三种表现,此时便可对病情恢复时间有个大致评估了,如收缩正常者恢复时间在半月左右;轻微收缩者在发病2月左右;无收缩者恢复时间至少在4月以上,可能不完全恢复。重症面瘫者多在2月以上。病人很需要这种评估,同时医生也可科学安排治疗、休息日程。如果有口眼、口耳的面神经联合运动、倒错或面肌痉挛等后遗症表现,为电针禁忌症,必须立即停止电针!
B.选穴要点应选用主要神经干或分枝,以四组肌群动起来为原则。以电流小、收缩效果大、疼痛轻为合适的部位。参考穴位:阳白透鱼腰、四百透巨髎、地仓透颊车、下关。分别代表了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肌及面颊肌。
C.波形应为断续波,时间为20分钟,这种波型较强烈,适合于神经麻痹治疗,又便于病人治疗中有节奏的主动收缩相配合。

以上就是教育宝头条带来的针灸在神经内科中的运用详细介绍,想要查看更多针灸资讯,敬请关注教育宝头条,也可以加我微信18560125702,我会解答你的学习问题。返回教育宝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相关推荐

400-029-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