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学外语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段时期内的需求(比如高考、
考研、考博、求职等)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工具和技能来学习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几大误区。另外,外语学习上虽然语种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样的。今天讨论的误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语种的学习上,自行考察自己。
一、口语靠的是环境,不是积累
很多同学都认为,那些英语好到和外国人差不多水平的人,要么是因为从小长在国外,要么是家里给条件支持家长给请外教。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人扔在美国几年,口语自然而然就好了。在这里强调,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英语学习就好比盖楼,地基是单词,支撑的框架是语法和表达形式的扎实掌握。同学们关注的强大的口语能力,也就只是看到了这座大楼光鲜华丽的外表,而看不到在建这座高楼的时候背后所有工人付出的辛苦努力和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的作用。
所以,要想有流利标准的口语,首先你要保证以下几点全部做到:
1. 单词量积累要过关,至少要保证日常常用的单词发音准确,使用无误。
2. 语法基础要扎实,要保证基础语法不出错,高级语法表达没有歧义。
3. 大量背诵成文。
关于后一条,想想小时候学语文,为什么语文老师总让你背课文?道理是一样的。只有从简单的小课文背起,你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更好的组织语言,说话的时候才能更有条理。
二、语文不用学也会,还是好好学英语
母语的逻辑体系,是要跟随你一辈子的。所以,要想学好一门外语,理解其中的逻辑,那么你首先要保证的是,你的语文水平足够,你的
汉语逻辑是正确无误的。语文水平,不是指你会不会写修辞,也不是指你能不能写出散文般的句子,而是指同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你用汉语和人叙述,对方能不能一下子就能听懂你讲什么。你会发现有些人在平时讲母语的时候说事情就颠三倒四抓不住重点,那么放心,他学外语的时候,一样也会有这个问题。
有人说,那要是我说明白了,对方的理解能力差呢?那么你思考一下,是不是你表达的方式不对?就这次疫情来讲,你不可能拿着生物和病理的知识去给每天靠种地营生、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民伯伯讲,试图用这种学术语言去让老伯理解疫情的严重性。相反,你应该用大白话的方式,告诉他这是一种疾病,会因为你一人不小心全家都染上,然后会死掉。而多种表达方式的变换,也基于你的母语表达水平足够。对同义和近义表达的掌握,是你“换汤不换药”的资本。
三、这个发音/表达我理解了就行
口语,顾名思义,是从嘴里说出的语言。结果有些同学,靠单纯脑力,略过嘴这个环节,定义“我会读了”。等下次在遇到这个词或者这个句子的时候,读出来又错了,跑过来问:“为啥我脑子里想的和我嘴里说的不一样啊?”这个逻辑怎么想也是不对的吧?又回到刚开始积累的问题上。为什么简单的单词,要用在口语里的时候就想不起来或者读不对呢?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这个疑问的同学要反思一下平时背单词用的是不是默背法。不动笔,不张嘴,这样怎么能真正练好口语呢?口语,顾名思义,要张口说,才能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