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_xian
返回返回 教育头条

关于书法的鉴赏方法

学习经验 书法

2018年10月20日 13:57:10
关于书法的鉴赏方法
元以来受到赵孟頫“书画同源”理论(关于“书画同源”理论在其后会专门介绍)影响,将书画合称,除了专门研究书法(主要是书法中的碑帖)外,其余总是将书画一起鉴赏、研究的。就像说道陶瓷总是一起的,不再区分陶和瓷了。鉴于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以及明清以来董其昌笔墨论的影响,所以书法和绘画鉴赏、研究的顺序(如果要分先后的话)可以先看书法再看绘画。这种顺序不是基于艺术发展先后的顺序而是书法和绘画内部各自蕴含的艺术信息间的联系。绘画讲究笔墨,纵横来回曰笔,浓淡深浅曰墨,那么其中的纵横来回就是书法范畴的内容,要是不懂得欣赏纵横来回,那么绘画一半的艺术信息就会漏掉。同时文人画家的学艺次序也是先学习书法的,同时在他们的绘画中也会体现出书法水平的高低,像元朝的吴镇和倪瓒他们的书法也是一流的。即使像宋徽宗那样的画家他的画里也蕴含书法功力。我们判断《柳鸦图》的真伪,可以从那几条柳叶看出其瘦金体的用笔。
除了专门研究书法的学者以外,书法和绘画鉴赏、学习的比例可以在3:7或者4:6左右,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客观上绘画作品存世量是大于书法墨迹(不包括历代碑帖)的,画家的人数也是大于书法家的。举个例子,在海派画坛和海派书坛的名家中,画家的人数毋庸置疑的超过书法家。这个数量比除了突出绘画存世量大于书法,在绘画上安排的学习时间可以超过书法外就没有什么别的意义了。

至于欣赏书法的方法,我觉得在介绍一些具体方法之前,首先要正本清源,扶正之前必须先祛邪。因为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不是小学生,在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中会受到以前外来的强有力的不合适的思想、方法的干扰。比如说道书法就会说道王羲之,王羲之书法造诣之高毋庸置疑,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墨迹传世。关于他的书法我会在之后介绍。再比如颜真卿,大家对他的楷书认识的比较多,尤其是以《多宝塔碑》为最,其实颜氏行书造诣可能高于楷书,作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在书法史上不能绕过的名迹。
欣赏文物有一个基本方法,这个方法不分门类,无论是青铜、陶瓷、书画等领域均是一样,那就是记住文物名字。欣赏也好鉴定也罢,就像认识一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听到脚步声就能分辨是甲还是乙进来。文物的名字需要记住这是衡量是否入门最起码的一点,也是博学强记的首要内容。看完了一次展览最起码要知道看了那些展品,很难想象看完一场电影后男女主人公名字都记不起来,欣赏艺术品这就是这个道理。
书法和绘画一样是作家的艺术,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品相比,除了记住作品名字还要记住作家名字,加上古人字号颇多,这也是不能不记的,否则在阅读文献时候就会如履薄冰。我的体会是只有起先一阶段在背,看画时间长了自然就记住了,这倒不是什么难点。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欣赏书画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艺术形式大于内容”的观点。“形式大于内容”是吴冠中先生的话,我越来越觉得值得弘扬推介。他打了个比方,同样画裸女这个内容但是有人画出了艺术但有人画出了黄色。形式“大于”内容并不是说内容不要紧,可以忽略,不是绝对的。黄山谷跋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的话,你说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我说内容更重要。但是傅山的一首草书诗,我就说形式重要了,除了专门研究傅山诗词的中文系学者。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傅山的书法,至于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缓行”。

以上内容为教育宝【王敏】编辑整理的内容,我已开通官方个人微信号(18560125702)。选书法课程,不焦虑!就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如果需要获得帮助,建议您加加我微信,可以十分便捷的和我充分互动交流,我会为您提供答疑指导等一条龙学习服务!返回教育宝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相关推荐

400-029-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