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
1、分析下列短语中名词性词语的语义角色
(1)考大学——“大学”是“考”的目的。
(2)
考研究生——“研究生”是“考”的目的。
(3)考数学——“数学”是“考”的受事。
(4)考笔试——“笔试”是“考”的方式
(5)考五分——“五分”是“考”的结果。
本题个别地方有争议,欢迎大家交流。
2、分析下列句子中补语的语义指向,并由此谈谈你对补语传统定义的认识。
提示:这一题涉及到补语问题,又涉及到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恰好
汉语中的补语问题和语义指向问题在学界都很模糊,没有达成一致,所有题目比较复杂有难度。所以这一题,把基本的补语语义指向指出来后,剩下的对补语的认识的回答比较开放,但是尽量立足于题目保证思路。
一、回答小题补语,和语义指向。
(1)妈妈急<哭>了。(补语是“哭”,指向主语“妈妈”,动词作补语)
(2)我喊<哑>了嗓子。(补语是“哑”,指向宾语“嗓子”,形容词作补语)
(3)他喝<醉>了酒。(补语是“醉”,指向主语“他”,形容词作补语)
(4)小李把杯子摔<坏了>。(补语是“坏”,指向宾语“杯子”,形容词作补语)
(5)孩子哭<醒>了她。(补语是“醒”,指向“她”,动词作补语)
(6)玲玲把一只鞋跑<丢>了。(补语是“丢”,指向宾语“鞋”,动词作补语)
(7)他向千佛山上看了<一眼>。(补语是“一眼”,指向动词“看”数量短语作补语)
(8)我们已经等了你<两年>了。(补语是“两年”,指向谓语“等”;数量短语作补语)
汉语中关于补语的传统定义是这样的:
补语是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性谓语中心的成分。作为述语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状态,原因等等。它常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总之是谓语词)后面修饰动词(或其他谓语词)的、尤其是在结构助词“得”字后面的成分。补语的类型和性质比较复杂,通常位于谓语中心之后,不是谓语中心的语义支配成分的都可看做补语。
“补语”原是翻译国外语法学里的“complement”,狭义的complement只指接在连系动词to be后起“补足”作用的成分,广义的complement 包括谓语中除动词之外的所有必需成分。
题中句中作补语的成分,不仅有形容词,如哑、坏,还有动词哭、醉、丢,也有数量结构,如“一眼”、两年”等。也就是说对于补语的充当成分,并不固定,这一点是符合现代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一语法特点的。
一般情况下,按照补语的意义类别,可以细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数量短语、时地补语等多类。从语法上看,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述语的,但是补语的语义指向情况却很复杂。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语义指向有三种情况:前向(指向主语,与宾语无关,如(1)和(3))、后向(指向宾语,与主语无关,如(2)(4)和(5))、双向(述语指向主语,补语指向宾语,如(6))。
而其余的几种补语则多修饰述语,如(7)和(8)中的“一眼”和“两年”。其余的几种补语则指向述语。由此可见,虽然上述例子中的谓语部分虽然都能划分成统一的述补结构,但是其语法意义和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尽一致,补语结构上的一致并不代表语义指向的一致。
专题题目;
1.分析下列歧义句。
(1)他说不好。
(2)她是去年生的。
(3)这种
电脑我们都买了。
(4)你这倒霉蛋的弟弟。
(5)三个艺术学院的学生。
2.修改下列留学生偏误产生的病句,并说明理由。
(1)我昨天刚才去了颐和园,今天不想再去。
(2)我在中国学了一年汉语,水平一定提高很多。
(3)我没有学过上海话,怎么能把上海话听得懂。
(4)我打算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关于现代。
(5)今天一点儿冷,多穿点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