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在
考研人群从“精英化”逐渐有了“大众化”的趋势的同时,很多人的读研初衷也有“学术研究”变成了“为了工作”。随着用人单位划定的用人门槛逐渐升高,“考研热”也在不断地升温,从逐年增长的考研人数就可以看出。
近40年来,无论是考研群体还是考研初衷,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不同年代的考研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也有着各异的经历。对他们个体而言,是改变人生的一次考试;对社会而言,是映射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生活在80年代的人,拖家带口,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本科学历的人就已经很少了,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考研的通过率非常低,选拔标准也较高。很多班上30多人,考上的可能只有一个。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大多数人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自学大学教材。90年研的显著的结果就是职称和工资的变化,单位本科毕业的和研究生毕业的,研究生评上职称的概率会大得多,工资也会相对应地高不少,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一优势也渐渐地被拉大。
00年代的人考研是为了“更多的选择”,很多希望通过考研,获得一所名气更好的学校。为了增加知识,也为了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10年代,考研只是为了一份工作,
就业难导致现在很多的本科毕业生都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为了避开就业高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考研成了大多数的选择。
今年的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290万人数,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考研的竞争也在逐渐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