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说,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因此,它是扎根最深、基础最稳,影响最久远的中华文化一门特殊艺术。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现代搞书法艺术的人非常多,但真正懂得书法理论、历史的人则又很少。往往在谈及书法时,仅从秦篆汉隶,如再向前推衍历史,则寥寥数语,说几句甲骨文、篆籀(zhòu)铭文罢了。而对于书法之前的“文字”及其创造的过程,乃至更早的“文字符号”、“象形符号”,则很少有人去深究、去探讨。
文字、文化的产生,都有它的历史性、阶段性,都有客观存在的意象思维——演变过程以及定型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不去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文字这一发展脉络,就很难对中国书法和理论、结构、章法乃至历史、能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文字,就没有中国的书法艺术”。因此得出“文字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是它的根、它的魂”。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及造字过程,史学界和古文字学界均认为是由黄帝时期的仓颉(jié)来完成的,那么仓颉是如何造字的呢?他是受到什么样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呢?据《辰州符咒大全》记载说:“符咒为中国古代哲学之一种,考古原始,实出于三代(指上古之时的夏、商、周)以上。伏羲画八卦,开符箓之先河;及轩辕(指黄帝)之世,见沙中仙鸟灵虫之跡,闻野间鹏啼狮吼之声,知其中皆寓有先天之灵机,乃推阐而详求之”。由此而知,上古时的伏羲氏和轩辕黄帝都是通过中华民族固有的、原始的“宗教信仰”,继而又根据“仙鸟灵虫之跡,鹏啼狮吼之声”,萌发并逐步创造了中华早期的古老文字,即“象形文字”。“象形”,简言之就是,写的人字,像一个“人”;写的山字,像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