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18 年
考研的日子还有倒计时 30 多天, 想必很多考研小伙伴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时光倒回到十几年前,那时我也刚考上研究生,但最终选择了另一个颇为“折腾”的路。
20 年前和现在是不同的时代,当时的我决定了去工作,并从此开始了人生“不间断折腾”的路程。考研、工作、留澳、移民、留美、留英、大学教书,我基本都经历了一遍。这里把自己的经历与见解写给正在奋斗的学生,希望帮助你们在走到十字路口时,更加从容坦然。
软件工程师 精算硕士 / 工作 / 移民 金融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任教 我读本科时还没有教育改革,大学是没有扩招的,考上大学等于有了“铁饭碗”,毕业时几乎人人手拿六七个 offer。那时为了赶潮流,我也开始考研,最后也过了分数线,但最后放弃了。在那个
IT、房地产产业刚起步的红利期,做工程师薪资水平非常好,所以我开始工作,一做就做了四五年。 现在想想,可能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有不错的工作和薪水,而我自己工作赚钱的目的是继续读书。
工作几年,经济自主之后,人就开始想做自己本科时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我申请了澳洲的精算硕士。 澳洲可以说是学精算性价比最高、学制最系统的国家。毕业后进入澳洲最大的通用险公司做保险定价分析师。工作的时候,我萌生了读金融 PhD 的想法。有一句话叫“精算统计金融不分家”,在读硕的时候,我就有了读金融 PhD 的想法。但精算硕士的背景培养对于申请 PhD 还是有些欠缺的,所以我决定先申请美国的统计硕士,强化自己的背景。 美国
金融硕士申请难度不低,我参考统计系专业排名递交了申请。很快我收到了芝大统计硕士的 offer!芝大的统计硕士项目提供奖学金,并以学分制为毕业标准。 芝加哥这两年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在美国的 TOP 学校读硕士想要拿一个不错的成绩,都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芝大每学期三门主课,一年三个学期。
课程难度大、作业量更大,最大的痛苦就是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可是作业还没写完,近视度数涨了二百度。但芝大的两年给我打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到后来读 PhD 和入校任教,都需在吃芝大的“老本”。 毕业前申请金融 PhD 的时候发现英国高校有几位教授的研究和我很契合,再参考了英国的医疗保险和配偶签证政策,我决定申请英国的 PhD。 英国的金融 TOP 院校基本都在伦敦,包括 LBS/LSE/IC…… 同时对于一个在堪培拉、芝加哥郊区呆了太久的人,实在不想再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村”里,伦敦对我的吸引力极大。当拿到了帝国理工的 offer 后,我去英国开始了五年的博士生活。 如果回头再看自己的许多选择,有很多冲动又冒险的地方。但我想这也是青春承载的意义,正因为敢想敢去做了,才不后悔。
回到高校教课,现在的时代已经和二十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但学生们同样面临着选择的问题:考研?还是留学?或者两者兼得? 首先,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录取方式,就商科来说,英国商科的录取是 rolling 的方式,有些学校甚至会持续到五六月。其次,英国商科硕士的申请材料相对简单,流程上也简化许多,不需要你写 research plan。 所以既考研也申请商科是可行的,但考研备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不建议学生一心二用。如果你想以考研为主,申请为辅的话,建议先心无旁骛复习考研,结束后再开始准备材料,赶第二或第三批申请。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打有准备之仗”。如果不尽可能早准备,到了申请关头语言考试没过关、先修课没修过,你会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反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很多学生从大一就开始上心准备留学这件事,我走过了许多个选择路口,深知方向的重要性。在选择的路口,尽早找到专业人士或者老师去为自己指正方向尤为重要。 这也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也会迷茫地问我:“留学这么热,它究竟有多重要?” 诚然,考研与留学都是好事。好处不必多说,开阔眼界、工作敲门砖、竞争力都是老生常谈。但从 2000 年的大学生到现在的大学老师,这十几年我可以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从这层意义来讲,考研和留学的意义和二十年前已经不同。 在我考上研究生后,干脆利落地选择了工作,是因为在那个红利时代,本科生是真正的“香饽饽”,offer 的薪资一个月可以在深圳买两平米的房,研究生文凭并非不可替代。而现在的教育体制经历了改革扩招,很多人考研实质是为了推迟
就业,因为本科生的文凭已经相对失去了竞争力。
读研与留学几乎有了“不可替代性”,成了就业刚需。 再说到商科金融的专业教育,在业内这么久,可以说国内的金融教育某些程度上与世界的脱轨。再探其究竟,本质是因为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现在我在空余时间开始辅导同学申请,虽然加入棕榈不久,但是辅导过学生后却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国内一些学生在申请上究竟有什么通病? 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自我认知过于自信。总有学生抱着一种“我 985 毕业,条件不错,申请非 TOP 不去”的倔强,却从未客观地分析过自己的背景。 现在出国已经成了潮流,国内学生的申请问题愈发明显,可以说它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作为导师,我最期望的就是尽可能改变国内教育资源错配的处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在正确的路上努力,这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