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不需要柔软,但瑜伽可以让你变得协调、平衡、柔韧。我很喜欢这句话的逻辑,充满智慧,也解释了瑜伽的现象和功能的因果关系。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各不相同,同样的练习,所取得的成效虽不是截然不同,但也确实大小不一。所以才有了大家交流时,有的人说,呀,我进步了好多,变软了好多,这个动作能做了,那个动作也能做了;有的人说,唉,我一点进步都没有,我都练三个月了或半年了,还是那么硬。
说到硬,忽然又想到另一件事。经常有人说,瑜伽不适合我,我的骨头太硬。而我的口才实在是可怜,不知怎样说才能让他们明白那句话的意思:瑜伽不需要柔软,瑜伽能让你变得协调、平衡、柔韧。既然说不清我常常干脆不说,而以半开玩笑的方式纠正这个观点,骨头是要越硬越好啊,这样骨密度大,不缺钙。他们应该想说的是身体僵硬,或者是肌肉、关节僵硬吧。骨头是要硬,关节是要灵活,韧带是要弹性,而我们的肌肉则是既要有力量,又要有弹性。而练习瑜伽时心才是柔顺的。
瑜伽的状态必定是心柔顺的状态。意识的柔顺,是你瑜伽的原动力,是和谐源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瑜伽之道同样如此,即使是身体的层面肌肉韧带也是如此。心的柔顺,意味着沟通的渠道的畅通。身体和心灵的沟通。
瑜伽的体式练习首先包含对自已身体的认知练习。我想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体并不了解,他们只是以为身体是自己的,自己应该了解,你看到得自己的背吗?你看得到自己的体内脏器吗?血液?神经?
不,你什么都看不到,也感觉不到。除非它病了,出现意外了,让你疼痛了,你才会说,哦,我腰不好,我胃不好。所以说
瑜伽练习是自我认知的开始。
抛开身体上的因素,我们练习瑜伽的最大的障碍不是其它,而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要进入自我认知的状态,我们的心需要平静,需要专注。也就是要柔顺,不要冲突。柔心才是瑜伽的状态。
有些人以为,所谓的身心双修,练习体式只能是身体的修习,心灵的修习只有象类似于冥想之类的才是。真是大错特错。冥想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每个体式的专注,难道不是真正的冥想吗?难道盘腿端坐,闭目意淫是冥想吗?不要流于形式,内容才是重要的。所以才有坐卧行住皆在定中的说法。
瑜伽体位法的练习给我们带来的身心改变的效果是毋庸致疑的。只是需要我们——柔软的心,意志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