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把
艺考作为考学的捷径,那是因为你觉得“别人的月亮都是圆的”,你只看到了舞蹈艺考相对容易的一面,却没看到舞蹈艺考的这十分之一容易背后百分之九十的艰辛。很多人都把学艺术的归结为学习不好的一类,那是因为你的思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你的视野太局限,你的眼光太短浅,你对舞蹈行业的了解太浅薄。
舞蹈艺考现状,“人从众”,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
学习舞蹈人数的增加,有良好舞蹈基础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从高处再拔高无疑会提高舞蹈艺考的整体水平。十年前的舞蹈艺考可能通过集训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低分进大学”,而如今的舞蹈艺考想靠突击、临时抱佛脚来实现梦想可能难上加难,也许侥幸去了一个三流的院校,也许凭借一定的天赋碰巧如愿以偿,但这绝对都是个案、个例,家长们必须擦亮眼睛、理智看待,明白舞蹈艺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才可成功,千万不要抱有赌博心理,否则赌输的就是孩子的未来。舞蹈艺考分为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近年来,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成绩要求年年增高,毕竟学校都希望优中选优,用近乎苛刻的眼光选到好苗子,为自己学校今后的舞蹈学科发展添砖加瓦。所以具有“童子功”、良好外形条件、不俗舞蹈基础的考生越来越多,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并不是有的家长想象的就集训那么一年半载就可以去一个985、211高校。另外,舞蹈对于文化成绩的要求也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逐年变高。从2015年到2018年,近三年间,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高校舞蹈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都在提高,普遍来说需要达到当地文化课二本左右的成绩才是比较保险的。而北京舞蹈学院每年都是很大一部分当年达到当地文化高考一本线甚至600分以上高分的考生。
除此之外,舞蹈特长生,也就是高水平艺术团舞蹈团的文化要求便是必须至少达到当地文化一本线。受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中产阶级的增多,学生自主认知的提高等情况,越来越多的传统学霸也艺考,特别在我国的一线和大中型城市,具有多种艺术特长并接受良好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便是当今舞蹈艺考的现状,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现阶段的舞蹈行业呼吁有良好文化素养的舞蹈工作者你眼中的舞蹈也许仅仅是舞台上的舞蹈演员,而这只是舞蹈行业的冰山一角。
我国的高校在舞蹈专业的设置上通常有舞蹈
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学、
体育舞蹈等多个专业,如果是研究生方向的话还会更加细分。因此从学科建设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舞蹈走到后面还是需要文化的。现阶段,我国不缺好的舞蹈演员、也不缺好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但我们似乎更缺好的舞蹈编导和舞蹈理论研究者,因为后者属于舞蹈的“小众”领域,对文化素养要求更高。总归一句话,我们的舞蹈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从业者文化素质的提升之上。
之所以有社会大众对“舞者没文化”这一偏见,就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培养的舞者大多文化素养跟不上同时期的同龄人。我们运用逆向思维便可得,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舞蹈、有一定舞蹈天赋又文化成绩不错的学生的话,那你选择舞蹈,在舞蹈这条路上的发展也许会比你从事其它纯文化行业更深远。比如你擅长
英语,你可以做一个舞蹈领域的国际交流者;如果你擅长理科,那你可以把舞蹈与医学、与数学等进行结合,既现实意义,也可以为编创注入活力……太多太多的创新点可以随时代发展而探索,同时你也可以为我国的舞蹈行业作出更具有成就感的贡献。
一个舞蹈演员若是没文化,他体会不了编导的用意,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无论是抽象还是逻辑,他都感受不了舞蹈想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个舞蹈老师若是没文化,那他一定不会是一个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舞蹈引领者,他或许只会传技,却不会在点滴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他不会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一个舞蹈编导若是没文化,那他一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舞蹈编导。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人生阅历,不精通文史哲、不了解社会学,那编出来的作品一定是很难与观众共鸣的。所以“没文化真可怕”,舞者若是没文化,不仅会被贴上长久以来被偏见的标签,更是对舞蹈艺术的不尊重;舞者若是没文化,那必然顶多只会是一个会舞蹈技艺的空壳,不会成为一个有舞蹈灵魂的艺术家。
舞蹈生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与努力不是为了将来背上“没文化”这个锅舞蹈生的寒窗苦读、卧薪尝胆为得是自己的初心与热爱、为得是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为得是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在舞蹈的世界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