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从最基本的物质角度来说,可以供作者吃上10年以上或者更长时间;一篇基本合格的博士论文顶多为学位证书做个铺垫。有的人一辈子挂着个“在读博士”的头衔,有的人21岁或者更小年龄就可以进行博士后深造了。但是,若功力不够,写出来的博士论文必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在此不提那些依靠金钱的手段混出个博士论文的龌龊人士,--------不值得我们去探讨。我们要作为一名纯洁的学者,从学术的角度,走正道,识大体,来对博士论文的写作做些初探,以飨在通往博士道途中迷茫的同仁。
众所周知,博士论文的写作,犹如推开通往一个未知的世界的一扇门,抑或是捅破一层尚未透明的窗户纸。功夫在平时,不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闭门就可以把这部车制造出来的。需要我们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厚积薄发早蓦然间顿悟水到渠成。博士论文看似“博大”,其实是从小文章写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积少成多,聚众成城。纵观各学术大师,无不从小做起。或许今日写的文章在明日看来,是多么地幼稚和不成熟,但这恰恰反映了一位大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搜集我们所钟爱的某位大师的毕生所有的文章加以研究,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大师是这样造成的!在多数人看来,成为大师那是多么艰难地一件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地难,只要你肯去发现,肯动脑筋去想问题,将自己的所得记下来,不断地总结提高,总有一天,你也能成为学术论坛的巨匠。
那么该从何入手呢?万事开头难!博士论文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要沉得下心来,心浮气躁是做不好学术研究的。在平时看书过程中以吸收知识为目的,做好笔记,记下心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作者的观念做比较,并在作者的基础上做精益改进、有所创新。纯粹的学术研究是很难出成果的,必须与务实结合起来,深入到社会当中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纯粹的学术研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因为在无法以通俗的语言论述清楚的情况下用数字来做说明那是一种很通用的方法。特别是经济学论文,更加需要与数学建模相关。比如我们在大学里面学的计量经济学,对一大堆数字做了一通稀里糊涂的测算,然后下个结论,就成了一篇论文,并且需要那些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资深的学者才看得懂,作者自己还不甚明白究竟是怎么出来的。这就是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显得比较务虚,只要你有语言组织能力,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按照一定的规矩写出来就成了一篇文章,但缺乏一种思想主线,只是就事论事,难免显得偏颇。处在这个层次上的学者是三流的学者,成不了大器。一个一流的学者,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很通俗易懂的,遣词造句不需要那么费尽苦心,文品即人品,从其所展示出来的内涵就可以看到作者的为人如何。大师级的人物自始至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于他(她)毕生的文章当中!就是常常能听到的“以一贯之”的精神主线,是作者的灵魂所在。写文章的第一要务就是沉下心来学会做人,从各个方面努力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养成自己特有的精神气质,在此基础上,涉猎专业领域知识,厚积薄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二步就是勤练勤写。写得多了,思考的多了,才能把问题一层一层剥开来分析得更加明白。任何事物都有规律的,写文章也如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试计算看,中国的汉字是有限的,几千、几万个而已,所有的排列组合出来的数目是惊人的,但是也是有限的,不是无穷的。比如说,一万字以内的文章总数是从零一直加到汉字总数的一万次方的总和,这个数字相对十万、百万字文章总数来说还是很小的。我们每个人写的文章也不过是这巨大的文字
数据库中的一篇而已!(现在网络上有计算机写论文,应用文字的排列组合原理,说透了,我们的语言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的文字组合。所以不用害怕
英语有多困难,英语的单词无非也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而已。此题外话。)不过在地球人类的有生之年,这些文章是不能被完全地挖掘出来的!所以,潜力和前景还是无限美好的!不用担心出现和别人一字不差完全雷同的文章。大胆地去写,大胆地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