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父母这一代,基本没听说过“感统失调”这一个概念。因为他们小时候玩的都是
感统训练游戏,比如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爬杆、旋转木马、滚铁圈、捉迷藏、爬树、抓鱼、玩沙子、捡树叶等等,而且他们的游戏都是多次重复玩的,也做到了训练重要的环节,坚持训练,所以他们的感统大多数都没什么大问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成长过程发生了很多变化——儿童游戏时间变少了,活动空间受限了,家长越来越过度的保护孩子等。这些问题导致孩子失去了大量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无法获得充足的感觉刺激,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感统失调孩子感统失调早期症状很难发现,但家长们如果细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初步判断:
1、语言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的孩子听力检查一般没有问题,但他们却不能专心听别人的话,也不会对别人的话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让人觉得他们好像根本没听见一样。并且,他们想要说话的时候,也常常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表现出一定的语言发育迟缓症状。
2、不会系鞋带穿袜子,穿鞋,穿衣服等
这样的小事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手部精细动作非常到位,所以,如果孩子始终学不会不会系鞋带,穿袜子,穿鞋,穿衣服,极有可能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
3、玩耍时,技巧不如其他孩子
感统失调的孩子无法把感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统一,对外界缺乏有效的顺应性反应,所以,他们不会操作复杂的玩具,并经常容易把玩具搞坏,在玩耍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不注重细节,遇到危险也不知道及时躲避。
4、讨厌
手工劳动和益智游戏
有些感统失调的孩子手眼协调差,不会拼图,不会用剪刀,所以对手工劳动和益智游戏会不感兴趣甚至讨厌。
5、不会钻、爬、跑、跳
感统失调的婴儿和同月龄的正常孩子比起来,钻、爬、跑、跳以及坐起或站起的动作会比较吃力。
6、发育水平基本正常,但行动笨拙
一些孩子的发育水平也许基本符合正常的发育标准,但是你会发现,他们走路比较费劲,动作也非常不协调,跑步的时候还常常会出现磨蹭、摔倒的情况,可能也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的缘故。
7、反应敏锐,焦躁不安
触觉敏感的孩子反应特别敏锐,讨厌别人的靠近和触摸,甚至讨厌光和声音,对集体活动也非常抗拒。不要错过了孩子感统训练的黄金时期,一定要抓住孩子的重要年龄阶段进行预防、训练改善、纠正,不然月龄越往上越不可逆转。
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阶段,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阶段,一些感统失调中重度的孩子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但是一些轻微失调的孩子不被家长所。对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这不仅不能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还有可能耽误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干预的黄金时期,影响孩子身、心、脑的正常发育。
1、发现孩子感统失调后觉得长大后自然就会好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之后仍旧不以为然,他们会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人走的更辛苦。同样的事情,也许他也可以完成,但是,他却需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努力。这是因为感统失调的孩子,各项行为反应会稍显迟钝。比如,吃饭慢、走路慢、理解慢、语言组织慢,这些也会间接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2、感统训练是给“有病”孩子做的
其实,感觉统合过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体内进行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感觉统合。感统失调不是病,但它会对孩子的学习力、身体协调力、情绪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如果不能及时通过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帮他们改善,恐怕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3、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课,大运动
有的父母把感统训练简单的理解为体育训练,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完全代替感统训练,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体育运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但它对身体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所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而感觉统合的训练过程则是在一定的环境内,使孩子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孩子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感觉统合训练所发出的感觉刺激包括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多种感觉,并使这些感觉在同一时间内不断交互、重复,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如果孩子有感统方面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抓住预防训练孩子的时期,否则,孩子可能就会错过预防期,错过黄金训练期,甚至连————后的弥补期也错过。而孩子的人生可是没有第二次的,如此沉重的代价任谁都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