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学习声乐的人越来越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初学者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表现为发声方法的错误和作品理解的偏差、表现方面功力的欠缺,也表现为对声乐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而后者的负面影响虽然表现得不是十分直接、明显,但如不尽快消除在萌芽阶段,将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择师的误区择师是声乐学习的一步。
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可以教授各种声部,熟悉各种唱法的特点,关键是看其鉴别声音和选择声音的能力是否过硬。择师不能一味迷信别人的介绍和老师的名气。声乐老师要对声乐教学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唱法和声部选择的误区
由于受媒体的宣传和周围环境的左右,初学者还没有正式开始声乐学习,就已经让一些观念在自己的头脑里先入为主了。常见的就是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划分。其实学术界目前对这三种唱法的划分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初学者一般不要急于给自己选择唱法,画地为牢。如果过于主观地给自己的嗓音定性,容易走弯路。声部的确立依赖于歌唱器官的先天构造。初学者如不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声部,会给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初学者常常偏爱高声部,好像声部高歌唱水平就会高;也有学生因为男女中低声部数量偏少,或者因为害怕唱高音,明明是高声部也要撑着喉咙粗着嗓子唱中音、低音。不仅影响学习的进程,也有损嗓音的健康。
(三)声音概念的误区
此外,初学者常会以唱高为荣,唱响为美,而不考虑自己嗓音条件的承受力和学习的整体需要,一味吼高音、唱强音,拔苗助长,唱力不胜任的大作品,不仅有损嗓音的健康,还会带来气息僵硬、器官僵化而导致歌声失去表现力的恶果,甚至使声乐学习半途而废。
(四)歌唱练习的误区
初学者要早见成效、快见成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味贪多求快,难免欲速则不达。然而,歌唱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一样。
英语、数理化等科目只要花时间学习,多少总会有些收获。而声乐则不然,如果方法或时间选择不对,很可能会越练越糟。练声和练唱一定要多动脑,勤于思考,想对了,想好了再张嘴歌唱,发声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想确与否,这样的练习才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动脑筋,不用耳朵,不分时间场合地盲目狂练,肯定会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找到一种好的声音感觉也许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而要把这种感觉唱坏,只需要几分钟就足够了。
因此,每天的时间要科学安排,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天歌唱发声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为宜。长时间的过度练习,歌唱器官容易疲劳。如果不注意及时休息,会使歌唱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变形,进而逐渐偏离正确的歌唱感觉。练声不是越早越好,一般在起床两三个小时后,等歌唱器官较为兴奋后练习发声。练习的场地不要选择混响较大的场所。许多初学者喜欢在水房、浴室等处歌唱,主要是这些场所的空间较为狭小,声音较易聚拢,回声较大,歌唱者本人听起来声音效果优于其他场地,但那只是一种假象。初学者只有选择回声较小的地方练习,才会真正听到正常的声音效果,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声音感觉。总之,喉咙打开了,声音就容易发出,共鸣就容易获得,气息也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