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
考研的落幕,2021考研也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在陆陆续续搜集相关的考研择校信息,备考经验等。相信很多同学也都听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建议。例如考研到底是不宜战线拉太长,还是越早准备越好。对于这个问题虽然很多考研同学各抒己见,但其实根本宗旨也只有一个,就是结合自身情况来衡量。那么,下面给大家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在准备考研时可以认真考虑,以免被他人误导。
一、专业课内容多与少
确实有很多同学非常优秀,大概四五个月就成功逆袭名校,但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准备时间太短而与心中的
象牙塔失之交臂。所以在时间的概念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你专业课内容的多少。如果你的专业课七八本书,你还想用两三个月来准备那就不切实际了。但如果你就是本专业考研,复习的内容你都已经学过。掌握的也很好,那么确实也不必熬一年的时间去考试。所以,首先依据自己专业课内容的多少,再确定准备时长。
二、自身底子薄与弱
除了客观的专业课因素,还有主观因素也需要考虑。如果自己学习能力不强,或者记忆能力不强,那么早点开始,多过几遍书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到复习后期就会因为时间不够用而越来越慌张,之后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考研。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合理客观的评估一下自身能力,结合自身能力去设定目标,去制定计划。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强项与短板
对于考研来说,考的其实是综合能力,不是你
英语好就能考上,或者你专业课背完了就能考上。而是几大科目综合分数过线,单科都过线才有机会进入复试。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强项到底是什么,短板在哪里。如果英语水平不高,那么早早准备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专业课不强,那么这个寒假就着手学习、理解、背诵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安排,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保持住优势,再补齐短板,之后胜利一定属于你。
四、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是指你是在什么条件下考研的。如果是大三大四在校考研,那么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平时还要上课的因素,这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你以为的战线长,但实际上有效时间未必够用。如果是在职考研,那么提早准备更是很有必要。如果目前没什么别的要紧事,只是一心专注于考研,那么可以适当把时间缩一缩,合理安排,不然也很可能由于战线过长,导致后期劲头不足。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轻易听从简单的战线不宜太长论或者务必提前准备论。只要你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有自制力,判断力,那么考研也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所以,在考研复习时间的问题上,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以上因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