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9日,离20
考研仅剩12天。回想起4年前, 压力、焦虑仿佛成为了我这段时间的主旋律。每天的我都在放弃的边缘反复试探,脑子里有两个“我”不停拉扯。一个说:“百科背不完,翻译错一堆,别学了,不考了,现在放弃还能给自己之后留一个体面。”
另一个说:“都到这个节骨眼了,坚持下去啊,不然努力这么久是个笑话吗?”
大三下学期时,为了一个遥远的翻译梦,我做了一个身边人都非常不理解的决定:跨专业考MTI。我甚至选了非常热门的院校作为目标,即使知道, 这可能是一场注定的败仗。
但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决心和勇气,一意孤行,每天15个小时的学习,写坏了3支笔,练听译和笔译写完了一小摞A4纸,晚上梦里都在给人做翻译…
然而前期的踌躇满志,到了考研前夕,却毫无预兆地崩了。
“万一考研失败怎么办”
“这么努力如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
“来不及”和 “学不会”像两道魔咒,书越是认真背,越是背了忘;题越是做得多,越是错得多;心越是想放松,越是焦虑不安。
我仿佛看到了失败后父母的责难、同学们同情和早有所料的目光、敌人的嘲讽,这些让我几近崩溃。
直到我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从题海中抽身,在故宫心无杂念地逛了一天,晚上到后海吹吹风,回去的时候忽然一身轻松。
“那又怎么样呢?我试过了,如果结果告诉我不行,起码我努力了,不后悔。”
永远不要自己告诉自己不行,先努力做,让答案告诉你结果,再反思改正,下一步路更稳更长。
“学不完了,不想学了,不考了”,这也许是每一位考研人脑海中都浮现过无数次的念头。
其实, 考研中心态崩是一种常态,源于身边人的对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得不到正面反馈。
1. 身边人的对比
同样面临毕业,身边同学或许有的已经保研,有的选择
出国留学,有的获得了一份不错的offer,而你还在自习室埋头苦背,一眼望不到头。
即使是同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也许复习效率比你高,状态也比你好。两相对比下,加上日益加大的备考压力和学习强度,便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2. 结果的不确定性
的确,没有人会不在乎结果,大家都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害怕失败的后果承担不起。
但对结果的在乎 过了度,便容易心态失衡,每天想着“自己能不能考上”,“失败了该怎么办”,惶惶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复习。
3. 得不到正面反馈
越是临近考研,大家越是聚焦于自己未完成的事:还有一大堆没复习完,错题一堆还一错再错。自己的失误和不会的地方被放大,得不到正面反馈,产生付出全喂狗的愤懑,成为 压死骆驼的之后一根稻草。
其实呀,人总是容易被自己的脑补打败, 考研路上大的困难,不是考试,而是自己:现在想放弃的自己、想要逃避的自己。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打败这个懦弱的自己。
1. 和自己纵向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也是。 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要盲目跟从别人,提升看待这件事的视野,比如9月的自己和7月的自己比,是不是进步了呢?
不是只有正确是有效反馈, 错误也能同样成为有效反馈,现在暴露问题,远比考试时暴露要好,错则改之,无则加勉。
2. “破罐破摔”
没有人能百分百地说自己的复习面面俱到,所以不要追求完美,过度苛责自己的过失。感觉复习不完、背不完,那就“破罐子破摔”, 做不到90分,那就抓好那60分。
多给自己一些 积极暗示,建立蜜汁自信,良好的心态就是成功了一半。
3. 做坏的打算,尽大的努力
“尽,听天命”,考研坏的结果无非是失败,而考研的失败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获得的:全力以赴的决心、承受孤独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以后 宝贵的财富。与其忧虑未发生的事,不如尽大的努力做好当下,不留遗憾。
这就像是一个坎儿,有些人走了99步,之后这一步,被这个坎儿的高度和险度吓到,转身离开了,而有些人努力迈过了, 或许前面依旧还有无数的坎儿,却不再害怕。
当初我们四个同学一起准备考研,坚持到之后上考场的只剩俩人,图书馆和自习室也是铁打的座位,流水的自习er。
后来某天,曾经在考研中途放弃的朋友跟我说:“其实 我有后悔过,我问自己,如果当初准备到之后,我会不会考上了?如果我坚持下去,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更好一些?”
但没有如果了,这些问题会永远在她心里成为一个问号,没人能够解答。所以, 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句号,而不是让考研永远成为心里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