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考研政治主客观题解题,做本题,即使对的近代化过程不够了解,从题干的描述也可推测答案。 维新派认为“体”与“用”不可分,既然要“西用”,那么就要“西体”。 而洋务派是中体西用的,一下子就能看出其不同就在于“体”,继而做出答案。 近代的两次论战,不要混淆。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 要不要社会 B. 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 C. 要不要在兴办近代企业 D.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投个票吧:)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吗?【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过程,换言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早期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技术,只是个人的个别行为。到洋务运动,朝野基本认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在学习西方的技术军事后,中日甲午战争还是战败了,而且是在军事经济强于日本的前提下战败的。人痛定思痛,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用”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西方的“体”,也就是思想、文化、体制等,于是有了戊戌维新。故而,戊戌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就是“中体”还是“西体”,故而本题选择D 选项。AB 选项是维新派和后来的派的分歧,C 选项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共识。

做本题,即使对的近代化过程不够了解,从题干的描述也可推测答案。 维新派认为“体”与“用”不可分,既然要“西用”,那么就要“西体”。 而洋务派是中体西用的,一下子就能看出其不同就在于“体”,继而做出答案。 近代的两次论战,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