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表示1800没刷完、1000题做不完了、660好难……你绝不是一个人! 小编也都表示理解,毕竟……
考研数学有时候真的能难哭一个大老爷们的……但在你诉说完这些苦闷之后,调整一下心态,赶紧去看书,距离考试还有一百多天呢,换做高考的话连百日誓师的时间都还没到,充分利用起来,时间肯定来得及!
0 1 学会高效学习 快速地浏览一遍书,然后再回头来看一遍细节,理解、记忆。
首先是快速浏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标准,以每天投入4个小时看专业课书为例,大家快速浏览一本书所花的时间应该以两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3天就嫌多了,阅读的质量方面,大家一、遍快速浏览的过程只需要把书当网络小说看就行了,除非书上的某个知识点引发了你哪方面的思考,其他情况不要停下来。快速翻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然后,再用2-3天时间,反过来过一遍细节,因为刚刚看了一遍书打底,你会很清楚地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尤其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是理解与记忆,这样1 1的阅读方式会帮大家规避边看边背当中一个非常消耗时间的陷阱,即觉得哪里都是重点,看一遍背一遍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对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有一个清楚的判断。
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大幅提高大家看书的效率,按这样的流程看书,薄的书4天搞定,厚的、重要的书6天解决,到后期甚至能把这个时间压缩到2-3天搞定一本书,传说中大神背了10遍书的故事,对你来说也将不是神话而是切实可以做到的东西。
0 2 文科的东西依然需要做题 如果专业课是文科性质的内容,依然需要通过做题巩固知识,只是对做题的要求没有理科那么高,但绝不可以忽视。
动笔的过程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知识横向串联的过程。14年厦大考了一道题,如何理解传媒业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多数同学的极限就是把书上有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内容全部搬上来。
学霸是怎样答的呢?先聊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定义保证基本分,再聊传媒组织的公共性与商业性进而指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符合传媒组织这两大基础特性的做法,是合理而科学的聊商业性的时候我扯到了施拉姆对传媒组织经济功能的定义。
聊到了新闻史上对1833年《太阳报》创刊的历史贡献的定性,两套答案孰优孰劣,大家心里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分点答题,层层深入细化,一方面自己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路会更加明晰,同时阅卷评委也能很快的抓住你的答题思路,想想在几秒判分的时间里,合理清晰的答题思路是不是更能脱颖而出,赢得****的好感呢?
0 3 做真题有什么帮助①只有经过做题
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有用的知识”、你自己的东西。根据问题的情境和你自己构建出来的上下文适当调整对某一知识的表述可以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
“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很功利但是对
考研而言又很实际的提法。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部分老师可能会直接考察的知识,每个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命题习惯。
二是比命题习惯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的答题习惯,每个人因为知识背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甚至于在政治倾向上的偏左偏右、个人自信程度等,会不自觉地有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意无意地多聊某方面的知识而规避另外一些方面的东西。
而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努力加强你对你经常要用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多看看相关论文,多做相关准备,这些东西是你复习的重中之重。
②了解自己的答题习惯
好处是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某些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这个不同于老师的陷阱,它不管遇到什么卷子都会出现),比如有些人会写评论时经常会陷入情绪表达痕迹过重,观点分量太轻的深坑;答普通论述题又容易陷入前面引论部分过度洋洋洒洒导致整片文章头重脚轻。
这一个可以借助学长指路,学长作为过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问题所在。你自己隔个半个月再来看自己的卷子的时候其实也能自己看出不少问题。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经常我们看到一些文章说没有刻意练习过答题方法,所以在考场上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反正就写下来了。这个确实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偶尔有一两个成功的,其实只是个案。
大家不能把这个当作自己复习时的指导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必须在考前对答题有一个基本的准备,而不是在考场上去临时发挥。
自己说你已经有多久没写过大段文字了?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写12页A4纸,你需要认真做几套真题唤醒自己“废弃已久的写字功能”。在专业课复习的时候切记走马观花,要相信课本的力量。专业课不会出得太过超纲的。在将课本和课后题做完一遍后,应该对照考研大纲梳理知识点,做历年的考研真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学会理解,专业课知识光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现在真的该抖擞抖擞精神起来学习啦!九月份了,我们要开始逐步进入真正备考状态,加大训练的力度!永远不要问晚不晚,现在永远是更好的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