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一、大二同学的话……这么多年来,小编一直有一个疑惑无法解决:为什么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如此执着!
“我听别人说过,考研的准备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0个月。”“我听别人说考研的准备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超过9个月。”“我听别人说考研的准备时间不要超过8个月……”
上面这些都是小编经常听到的,离谱的甚至说过不宜超过3个月之类的话。好,退一万步讲,晚点开始备考可以理解为占线不宜拉得过长,否则后期会疲软。可晚一点开始看书、晚一点开始上自习又怎么解释???
难道为了避免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要彻底放飞自我,连自习室都不能去???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稳脚跟的。的确有一些考生,前期拼得太狠,到后期身心都吃不消了。但大多数同学只是把这当成一个偷懒的借口。而且,小编必须要强调的是,看书不等于备考!上自习不等于备考!备考期末也不等于备考研究生!
小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每天坚持上自习。身边很多人都说:“你现在就开始这么努力,到大三真正要考研的时候,你肯定没精力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小编当时作为一个
英语小白,每天做的事基本上就是:
1、巩固基础,例如看语法书、做课后习题,以及将课文上的难词在字典上查出等;
2、准备六级考试;
3、读课外书,陶冶情操,丰富自己。
小编做的这些事和日后考研几乎无关,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战线过长。大二的时候,为了应对当时对小编而言难如登天的专四考试,小编开始了泡自习室生涯,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人几乎更加肯定他们之前的看法了。殊不知小编每天都在一点点进步。大二下学期一结束,对考研一无所知的小编就开始在网上收集所有能够搜到的关于考研的信息。到大三下学期,小编身边仍然有人认为小编坚持不下去。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他们还在对考研犹豫不决时,小编已经确定了院校,备好了资料,甚至连专八都带着准备的差不多了……小编“幸运地”坚持了下去,也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院校。顺便提一下,正因为准备的早,小编考研后期十分悠闲。直到十二月之前,小编每天能抽出半小时练口语,一小时看课外书,半小时看美剧,一小时去跑步,而这些都和考研关系不大。
通过自己的经历,小编想对所有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同学说:备考可能是短暂的,但学习是永远的。别人告诉你他只备考了半年,可能是因为他整整四年都在学习,因此没有太多需要准备的。如果你傻傻地把这句话当作你每天睡懒觉、玩手机的依据的话,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在小编看来,同学们不仅要养成上自习的好习惯,而且要越早越好。如果你习惯了每天在教室里坐上七八个小时,那么到备考的时候,每天学上十个小时对你而言也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如果从大一到大三上你都不知道自习室在哪,那么你觉得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备考的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