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毕业季刚刚过去,又迎来一批新的大四学生。
考研还是
就业,是每一年毕业生都要面临的选择。他们一方面想早一步进入社会,融入新的环境,也可以为家里分忧;另一方面又想继续做象牙塔里的读书人,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
现状:超5成毕业生选择考研
根据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
“我已经工作几年了,但看着比我晚进公司的学弟,没有什么在职场中的经验与能力,就因为学历高,工资待遇却比我好了很多。”总部位于南村万博的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职员李瑶表示,身边很多朋友后悔没有在大学毕业时直接考研,本科学历“不太够用”。
也有毕业生认为,选择考研的话应该一路读到博士。“现在研究生就业的形势也不怎么好,与本科生抢应届生就业市场时,因为年龄大还经常被歧视,读到博士就不一样了,铁饭碗。”暨南大学在读硕士小王认为,硕士研究生就业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家庭情况影响毕业生选择
记者走访多个院校的准毕业生发现,家庭原因对其是否就业的决定影响很大。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因家境贫寒,父母供养自己读完大学已经是很不容易,他们已着实不忍父母再劳累下去,迫切需要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另有部分同学家境优渥,父母早已给他们规划好人生,毕业后会加入到家族企业中或
出国留学等的安排,所以考研也不在他们的计划中。
而加入考研大军的毕业生,大多是家庭经济负担较小,没有迫切需要分担生活的压力。他们或者认识到未来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想趁着年轻多进修,多镀金,以提升竞争能力;或者校园情节严重,不愿踏入纷杂的社会,只得“被迫式”加入到考研的行列中。
“去年毕业时,我才21岁,对于出身社会有一种恐惧,爸妈也觉得我还小,应该在校园里多呆几年。”天河区某企业工作了一年的聂先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去年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失败,在毕业前顺利签约到广州工作。他认为毕业与考研进行选择时,一方面要多参考家里的意见,另一方面要能及时根据情况调整目标。
工作后再考研成新潮
也有很多毕业生选择了先工作之后再考研。“我是工作三年后考的广东财经大学的
法律硕士,当时广财这个专业学位的硕士也招全日制的。”李女士今年31岁,已经研究生毕业两年。“我觉得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考研的话,能清楚自己需要考哪个专业,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复习时能结合工作经验,有针对性。”
“我读的在职研究生,毕业之后把学位证书送到更新一下简历,基本工资涨了500多。在职读研会辛苦一些,经常加班回家之后还得学习到深夜。但是学习之后还有很有用的,理论知识扎实了,学历和能力都提升了,我觉得很有意义。”番禺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廖先生表示,考研和就业不应该冲突。只要对自身有精准的阶段性定位,就能把握好其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