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_xian
返回返回 教育头条

考研备考时间如何安排呢 考研初试

学习经验 考研

2019年06月18日 18:26:04
考研战线拉得长到底好不好,拉多长合适? 说到考研,出来分享经验的学长总是分为两大阵营:一部分一本正经地劝下一届学生,大三下学期再准备也可以,我就是三两个月考上的;另一部分学长就会告诉你,一定要早早开始备考,不然时间根本不够用,几个月根本考不上。
学弟学妹听着就一脸蒙圈,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理想的备考时间到底该定多长这件事。
1
备考时间长到底好不好?
考研前看到诸如“战线不要拉太长,不然后期会崩溃的!”这种话,基本都在扯犊子。一般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不怀好意,要么是人家考的是本校。
双非一本,我们班有一个,成绩一直中下。他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准备,高数那本全书看了至少三遍了,完虐我们这些就复习几个月的。考了410,去了中科大。
认识一个师姐,从大学一、天就认真学每一门课,绩点高,加权平均分88以上。她没有考研成功~
因为人家保研了,保研到浙大。
2017考研,数学特别简单那年,我真的三个月考到C9,我的经验贴曾经在今日头条上被大家diss。只是把三个月的时间做好了别人长时间的事,连续一个月早上6点多醒,晚上2点左右睡得辛酸又有谁能懂。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你战线拉的太长吗?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怎么考出高分?人家有着坚定的目标,足足准备3年都没有身心俱疲坚持不下去,何况现在还有1年的时间。
笨鸟先飞这个道理都懂,但是有几个付诸实践的呢,加油,复习1年总会比复习半年要强很多。再说,一年的战线真的长吗?
2
备考时间长短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有人三个月上清北,有人二战也未必能考的上。有人目标北大,殊不知人家本科就是,专业知识过硬,自身能力早已达到清北水平,三两月的复习时间足矣。
有人目标211,备考时间1年多,你会想,他咋才考个211,就那点志向?殊不知他的本科其实是三本,需要足够长的备考时间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所以说,战线长短,需要结合自身综合进行考虑,自身实力和目标院校要求相差较小的,复习时间较短也正常;自身实力和目标院校要求差距比较大的,努力的时间越久,越对自己有利。
3
对考研战线长短的误解
纠结于备考时间长短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大家对战线长短有一定误解。
1.准备太早,前面学的后面前面的就忘了
备考过程中出现有遗忘的情况非常正常,艾宾浩斯曲线就描绘了人的记忆随时间的遗忘而变化的过程,由上图可知,初学某知识点,在1小时候,记忆保留比率只有44.2%,而2天后的记忆保留比率只剩27.8%,31天后,只剩21.1%。如果你根据遗忘曲线的时间节点及时进行复习,久而久之,你的复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而早早开始备考的好处就是,如果复习过的知识点有遗忘,也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巩固自己的记忆。如果时间少只复习一遍,后面想回来查漏补缺都没时间和精力。

2.备考太早,后面就没动力学了。
备考动力大小和你复习时间的长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考前的动力不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你自身的准备不足而产生的焦虑引起的。或是你备考的目标本身就不是很明确,越到后期,越难麻痹自己。
4
复习主要的是什么?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在备考这件事上面也一样。
1.信念足够坚定
能决定你是否能考上的,从来都不是战线是否太长,本质应该是,行动+信念始终坚定。有战线过长的人之后放弃了,所以战线过长不适合他。适不适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说可以尝试。见过太多考研人,眼看就要靠岸了,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考不上,把冲刺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焦虑上面。连自己的不信,你还想让谁相信您能考的上。
2.目标足够清晰
哪有什么一路开挂,有的只是厚积薄发。直奔目标才能少走弯路。Anyway,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能相信的应该是勤能补拙,以及如果你足够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3.学习方法足够高效
不钻牛角尖,不死学,比如记笔记用康奈尔笔记法,记单词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定时复习,学东西定期复盘等等。定期错题归类,定期归纳总结,将知识点连接成网。

以上就是教育宝头条带来的详细介绍,想要查看更多考研资讯,敬请关注教育宝头条,也可以加我微信18560125702,我会解答你的学习问题。返回教育宝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相关推荐

400-029-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