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失眠、内分泌失调……几乎每个
考研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二战小姐姐的心路历程,给大家加油!离19考研结束已经过去了整整15天,而离18考研结束已经过去了整整380天。作为二战考研狗,我更多想分享的是这一路的心路历程。
1、曾经也想要放弃
萌生考研的想法是在16年年底,花了几周的时候定好考研科目、大致目标学校,在贴吧、微博等各种交流平台看经验贴,找学长。
很庆幸的是在17年年初,遇见了一战目标学校的学长,他将他的所有复习资料送给了我。
3月开始陆陆续续准备,与之同时还要准备计算机考试和初级。然而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初级总是差两分。
记得查到成绩的那个瞬间,我真的崩溃到不行,想到身边的人几乎都过了初级,而自己比他们更努力,为什么总是差一点。
那个时候我萌发了弃考的决定,心里想的是:可能努力半年多,之后的结果可能跟初级一样让人心碎吧。
偶然的机会,学长知道了我这个想法,他给我说“这么早就放弃你不觉得遗憾吗?只要你想,没有人可以拦你。”
难过了好久,之后也咬咬牙坚持了过来。
2、咬牙坚持
后面的半年时间里,虽然有时候会被模考打败到谷底,但有时候想到如果之后的结局是美好的,那我这么早放弃是不是太没理性了。
结束完18年初试以后,放松了几天就开始准备复试。
18年的1-3月是我这年比较难熬的日子,每天都在国家线、校线、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多久出的煎熬中慢慢度过。
还有那不断掉落的头发,整宿整宿的失眠,以及身体内分泌失调。
结束完复试的那天,我睡了个特别好的觉。虽然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我真的没有觉得遗憾,因为我真的尽力了。
不知道是内心早有预料还是怎样,我在复试体检的那天早上,在微博写下这段话:
3、决定二战的挣扎
放在考研前,我是属于极度悲观的人。
可能是跟成长有关,我大多重要的考试都是差一点,差一点就可以去一个好学校,差一点就可以过线,差一点就......
所以,当我起初做出考研决定的时候,家里不是很支持,他们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去考公,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照顾家庭。
我是比较反对这样的想法,感觉我后半辈子每天在做什么都能一眼望见。
但是我并没有一下子就反对父母的建议,因为作为父母,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少走一些弯路,以后过得更好一点。
我给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也答应如果考研没成功,我就去考公。
现实很残酷,我确实考研没成功,但我也没有去考公,这并不代表我以后不会考公。
复试被刷,对我来说特别遗憾,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弥补,所以我在复试结果出来的第二天早上就做了二战的打算。
当时很害怕父母不同意,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他们也同意再支持我一年。
4、二战历程
二战这一年,经历了毕业和好朋友闹矛盾,也经历过的时刻。
我曾给朋友说,我现在身上剩下的优点就是特别能说服自己。
每次心态崩溃的时候,特别是身边的朋友、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学业或者工作时,这种心情会显得异常的复杂和情绪化。
我也会定时去翻看复试结束准备二战时写给自己的微博。
当代青年人,昨天丧,今日丧,天天丧,但是丧完能怎么办,也只能继续奋斗啊。
开了个微博
小号,有时候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老王很暖了,会在微博下面留言加油打气。
19考研,说实话我很不满意自己。
对完答案的瞬间,我不想准备复试,因为觉得自己的实力并没有很好发挥出来,但你能怪谁呢?只能怪你自己啊。
况且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如果过线却没准备复试,我估计到时候可能只能哭死。转眼想想,就当做是为了CPA考试做准备也还很不错。
如果今年还是没有顺利上岸,我也还是接受,我会先考公,然后找个工作,换个在职再考。
我也很佩服自己的心态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很大程度上益于考研以及老王的日常分享,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我整个心理。
5、想对20考研的学子说
无论你现在是否已经决定考研,或者是否毕业工作,一定要遵从你的内心,做你想做的。
一旦决定了就立马去做,千万不要拖,一拖就可能再也不想做,而一旦做了就不要后悔,更不要放弃,放弃过早真的很懦夫了;
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能自己呆消耗的就一个人静静,如果不能,找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但是要记得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推给朋友,因为朋友也有自己的烦恼;
多跟父母沟通,多给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多理解他们做事的良苦用心;
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做好坏打算,这并不是悲观,而是更好的让人生丰富;

不要太在意结果,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结果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一路收获到了什么,有时候太在意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人的一生真的会有无限的可能,尽,听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