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做一个简要分享,我是二战
考研,本科是通信专业,本科是双非普通院校,成绩一直班上中间位置,没有挂科记录,但也只有七十分左右,保研无望,考研是选择。四六级已过,均裸考,四百来分飘过。
一战期间,我接触了很多考研人,现在他们的情况我基本都清楚,这些信息的整合让我意识到,以大多数考研人的努力程度和教学资源,加上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考场的几套卷子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我很拒绝的说法是:没考上是因为努力不够。这样过于粗暴而且缺乏反思。如果说准备的方向是错的,即使学到炉火纯青天昏地暗也没用,因为人家学校不考。我一个朋友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考完之后大呼超纲内容太多,考纲中并没说要考数字通信,但实际却考了几十分。而事实上本校的都知道要考数字通信。怪学校吗?也许可以,但也从没规定必须完全按考纲来,毕竟是那个专业的,有些知识确实基础的该知道。而且本校的人都知道,说明信息并非完全保密,有一定的公开性,但他没问也不(甚至想不到),导致结果不理想。考试的内容是不会深到让你束手无策的,但是知道他考什么才是关键,不然,即使花两年时间也并未见的能成功。
不过这些都是在一战失败之后总结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二战特别在意信息的搜集,而且不满足于学院网站或论坛或知乎或微博上那些公开文章,我要具体的,针对性的,甚至是内部的。并且我是二战报考复旦大学,压力有点大,所以在舍友的推荐下报了海文的钻石卡课程,希望能够得到各大院校的信息。因为我是二战考985,班主任老师担心我心理负担比较重,总是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跟我聊一聊近来的学习心得和学习近况,老师每个周都会下发给我们学习计划,因为我是二战所以进度稍微快一些,所以老师总是会及时的调整我的学习计划,每个周都会往前赶一赶,她还告诉我基础阶段应该稳扎稳打,不要因为复习过一年就掉以轻心。
后来等到专咨老师匹配下来,是个小姐姐,在我初试和复试中均发挥了极其之大的作用,此处再次感恩专咨。是以总分400 被成功录取,把她所有的复习资料都寄给了我,告诉我复旦大学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以及专业课导师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推荐给他们的书目,给我划了专业课重点,重要例题,重要概念,往年试题(复旦此专业不公布往年试题的,所以算属于机密内容)还帮我做了专业课的学习计划,规划了复习进度(规定十天的内容,我一般提高强度一星期完成)。
在初试结束之后,老师一时间联系我让我准备复试,复试时候也多亏了,(因为我一战的时候没有进入复试)给我讲了往年的复试流程,形式,以及常问问题,老师偏好,导师选择,实验室的大致情况,发邮件的注意事项,这些在我复试中也发挥了极大作用,后来也取得第三的成绩并选到了心仪的导师。
考研之路重在坚持,但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考研不仅仅比的是能力和努力,对于院校,导师的信息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