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
瑜伽到接受瑜伽,至少花了小两年的时间。从偶尔和朋友聊起瑜伽到三句话不离本行,其间也避免不了遇到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比如:哇,你是不是能把脚放在头上?或者:哎,你能不能把自己揉成团团……~练瑜伽的都是女的吧,男的会不会都好娘。曾经还有个朋友非常认真的问我:“你能不能也教我瑜伽?我想学那种冥想,然后能飘起来。”
(内心的奔溃也许只有当事人能明白,如果可以小编是否能跟着楼上的这位也学习一下“悬浮”哈哈哈哈,今日份皮一下。)
相信很多瑜伽人特别是瑜伽老师都有这样的苦恼,而且会有不少人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很多人在没有开始瑜伽前,多多少少都会对瑜伽存在误解,其实,这本身就是对瑜伽的一种歪曲。那为何要开始瑜伽呢?
为什么会认为瑜伽就高难度体式,并将高难度体式作为评判一个瑜伽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呢?
为什么会觉得练了瑜伽多年,做不了高难度体式,就是丢人呢?
为什么会对瑜伽有这样深误解呢?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并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疑,对瑜伽事业是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瑜伽之伤,因为,大部分的瑜伽之伤,都是因为放不下对体式的执着而导致的。
其实就是想跟大家一起简单谈一谈,到底什么是瑜伽?
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将瑜伽定义为:
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的波动。
瑜伽的修炼是去掉我执(小我),与大我(宇宙,大自然)合而为一。人的束缚或解脱都来自内心,而瑜伽就是身心的结合,将妄念纷飞的杂乱心,通过修行,回归到真实纯洁的本性。
通过以上的定义,大家可以发现,在瑜伽的定义中,根本没有出现体式这个词,瑜伽的目的更不是做高难度体式。
那么,体式在瑜伽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体式就是瑜伽的全部呢?
通过瑜伽的定义,大家应该知道,瑜伽的目的是控制心的意识的波动,达到平静喜悦与宇宙大自然合一的状态。
那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帕坦伽利提出了八支分法(制戒、内制、体式、呼吸控制、制感、专注、冥想、入定),并通过八支分法的层层练习,达到合一的目的,而体式属于八支分法的第三支。?
可见,体式在瑜伽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修炼的一种方式,并且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并不是瑜伽的全部。而古老的瑜伽习练者,也必须严格按照八支分法的层级来练习瑜伽,也就是说必须先通过制戒和内制的考验,才可以练习体式。
现代人,为了更好的推动瑜伽的发展,因此,降低了瑜伽习练者的要求,允许练习者从体式开始。这样的改变,确实推动了瑜伽传播和发展,但也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弊端,比如:很多伽人将体式视为瑜伽的全部,瑜伽之神等等。
作为瑜伽人,想告诉大家,关于瑜伽体式,一定要改掉的5个错误观念:
1、瑜伽不是体式的全部,练习体式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心灵的康健。
2、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高难度体式,尤其是身体有疾患的伽人。
3、并不是越是高难度体式,功效越好,相反,越是简单的体式,功效其实越好!
4、做到高难度体式,或许会获得别人的称赞,但如果太过于执着,把自己弄伤了,疼痛只会在自己身上。
5、练好体式很重要,但体式练习前,制戒和内制要求的,人的品德品行更重要!?
身有练:简单中见无数丰富的内容。
心有境:让你感受自然而平静。
思有悟:让你打开身体的能量源泉。
懂得了这些,你就练懂了瑜伽。人的心灵就像是一座寂静的古寺,坐落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山峦之中,幽静而古朴,清新而典雅,我们不需要用各种难度技巧的体位来装饰它,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其内在原有的美,无暇地显现出来。因此,古典瑜伽学科把瑜伽称作为:觉知运动走向觉知(智慧)的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