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准备
考研时总是进入不了复习状态,学着学着就跑去做其他事情。每次总感觉时间花费很多,到了之后却发现:根本没学到多少。遇到这种情况,应怎么办呢? 看看大家怎么说
1.学不进去
一离宿舍太近,或者就在宿舍学不下去就躺床上了;二是学习过程看一科的时间太长,导致自信心受挫;三嘛其他因素:如心里有个…
2.前辈建议
进入不了状态其实是你心态问题。也许有很多事情在干扰你,比如说上课、CET、实习等一系列因素。也可能是缺乏紧迫感,总是想着说离考研还早。这是病,得治。你得为考研制定一个时间表(或者参考研招网提供的)~这时候主要看数学(如果有考的话)和
英语,挖定义 强化基础,顺便将一些目前搞不定的类型划出来,方便你后期查漏补缺。政治先不急看,想考高分的话,这个得死命的背。
认识你自己考研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利益型考研
这一类型的学生考研的初衷很简单,即为了在职场上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在职场起点更高、进一家厉害的公司、有更多的报酬、拿到北上广城市的户口、去一个更大的城市开阔自己的眼界视野等等,这些都可以叫做利益驱动型考研人。绝大部分考研学生属于这一类型。
2.学术型考研
这类学生热衷于学术研究,对本专业兴趣极大,继续深造的目的是为了能从事学术工作,以后读博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考研似乎是**出路,我们称之为学术型考研人。
3.兴趣型考研
与学术型考研人不同,这类学生是出于兴趣,想学习一个新的专业,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考研读研。
新闻专业出身但是考了金融的研究生,化学专业出身但是考了财务的研究生,物理专业出身考了北大的哲学系研究生.......相信只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大幅度跨界。
小伙伴们对号入座看自己是哪类考研人,才会知道愿意为考研的付出有多少。不同的考研目的对考研的认知及付出也是不同的。
三类考研人对考研付出意愿的正向排序如下:兴趣型考研人>利益型考研人与学术型考研人。不同的付出意愿也可以作为你选择学校专业的一个参考。
建议自己是否适合考研,只有自己能弄清楚,不要在一遍遍地问亲朋好友,在我们俗称的古时候,你们这个年龄段已经为人父母或师表了。该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不要让别人替你承受做选择时的纠结和彷徨。
不要把你生命中很重要的精力都用在问:万一我失败了呢?
当然,毛也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选择考研之前,是需要自己综合各方面因素,咨询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前提下,得出自己结论的。
不管考研是出自你愿,是源于父母胁迫,还是为五斗米折腰,既然选择了,就不要逃避。人生有很多条路,你完全可以在途中随时放弃现在这条,说实话,这也完全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你有多少个青春可以浪费在这种半途而废中?相信我,考研不是喝毒药,就它本身而言,它不会坑你。风险是有的,艰辛是有的,惨败也是有的。可是试问,又有哪种选择不是这样呢?
问的残忍一点,现在仍旧在考研的门口转悠徘徊,虽然决定了却仍在纠结心理问题而无法专心去学习的同学,到底是在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呢,还是害怕了,不想走上这条荆棘路呢?
不要相信天才,天才只是个传说。那些所谓的天才,智商或许
高一点,但是他们**也付出了不为人知的汗水。如果你不是阿甘,就不要拿自己头脑笨来做不优秀的挡箭牌。自己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投入准备复习,也完全是应该由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确定的。不要总羡慕那些只用一两个月复习就高分拿下研究生考试的人,他们在长年累月积累知识的时候,平常人或许在呼呼大睡。
我知道很多人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性地去怪罪旁人。单词记不住,就怪老师方法不好,试问听完课之后你有没有去践行老师的方法?数学题不会做,就怪教材不好,试问你有没有先脚踏实地去把基础打扎实了?自己无法专心学习,就怪家长老师督导不力,试问你是否真的不清楚学本领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做到的?
如果你有以上的念头,不要太责备自己,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想成功,请保持头脑清醒。因为不管你怎么责备别人,之后尝苦果的人都是你自己。把心态扭转过来,不要好高骛远,也许你现在单词认识不了几个,数学政治基础为零,但是,踏踏实实去学会一丁点,总比怨天尤人原地等死要明智。
如果你基础不好,如果你选择的目标比较棘手,如果你是决定要必胜,否则就不要选。那么,此时此刻起,请你想方设法开始投入复习。据我了解,虽然很多人很早就着手考研,但是常常出现暑假前用来质疑这个选择,暑假中用来度假,暑假后用来重新寻找状态,冲刺前用来悔不当初。所以,不管你是那种情况,千万要听过来人的劝告,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处境。自己一定要借机解决掉徘徊不前的问题,经过不断尝试和练习,做到能全身心去投入复习。如果这个过渡期掌握好了,你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