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一谈在校大学生如何平衡
考研和学校的课程,在非跨考的情况下,考研和学校设置的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冲突,可以根据考研的具体科目进行针对性的侧重。
我国的本科教育通常具备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会有大量的时间用在基础学科的教育上,比如数学等课程,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给高端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这对于有考研计划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比较方便。
另外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会更偏重于基础课程,而这些课程通常也是考研的重点,一部分是主要考试科目,而另一部分通常体现在复试环节,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与考研并没有冲突。通常情况下,基础学科和基础性专业课会占到整个本科课程的四分之三以上。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参加考研的同学通常需要准备数学、
英语、政治和专业课,其中数学、英语是大一、大二期间的主干课程,不论未来是否有考研的计划,数学和英语对于
IT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img.jiaoyubao.cn/net/2019/07/23/937fe2a3-6a99-46ca-811c-d59d344f003f.jpg)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根据目标学校的考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比如有的学校初试编程语言和数据结构,复试考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算法
设计等内容,此时就应该侧重一下初试课程,同时兼顾
其他专业课。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当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实践类课程,随着教育部门对于职业技能培养的,未来很多普通高等学校对于技能培养会进一步,而对于有考研计划的同学来说,实践课程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考研的复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实践环节上尽量不要再占用业余时间。
当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复试环节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