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对于已经成功上岸的
考研生而言,仅剩下选导师一事需要操心了。导师的重要性,想必每一个人都有所了解,在此不再赘述,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考研成功而沾沾自喜,选到或被分配到一个不合拍、不如意的导师,恐让你读研几年体验极差。
关于如何选到更好的导师,这里有一个好的建议:可以从考上研究生的学长那里,了解他们对导师的评价,毕竟过来人有和导师相处的经历,可以提供有效的建议参考。如果没有过来人指点,你对导师名气又没有太高的要求,建议直接选择年龄偏小的导师,他们一般带研究生更加负责。
和绝大多数考生一样,在知道自己进入拟录取名单后,美静很快开始着手联系导师。通过学院网站提供的导师基本信息,美静选择了一位研究方向更感兴趣的导师,并发去了自荐信及相关能力佐证材料。
幸运的是,导师很快回邮件了,并邀请美静可以的话,当面来实验室聊一聊。如此和导师正面接触的机会,美静自然不会错过,于是买了较早一班的高铁,去往了研究生学校所在的城市。
美静和导师的交流进行得很愉快,导师也对她的基本条件表示满意。但谈话接近尾声时,导师表示美静如果想要选他,就要做好以后从早上八点半工作到晚上九点半的准备,而且周末节假日也不一定能完整的休息。虽然美静口头上表态自己能吃苦,但对于导师的工作时间要求还是瑟瑟发抖。

事后,美静把自己与导师的交谈分享到了网上,希望得到读研过来人的指导。令她大感意外的是,多数人表示这是“常规操作”,更有前辈叫惨“每天签到,工作十小时,周六日也在七小时以上,没有寒暑假,过年能回去两周”。
对于导师明确要求研究生接受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才选他的做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