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迹象表明,
考研热还会一直往下延续发展,考研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录取难度和考试复杂程度已经超过高考。很多家长和在校大学生特别喜欢问一个问题:我是否适合考研和读研,或者说什么样类型的学生适合考研?获取高学历高学位是一种追求“冷丝说人文教育”帮助大家总结了三个类型的在校大学生,你不妨参考一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是否适合考研和读研。
一、种类型学生:志存高远,中学时期就有读研究生的愿望和志向。
这类学生并不一定是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也不一定是智商很高的学生。但是,这类学生有一个大优点:学习认真刻苦,心无旁骛,也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这类学生。
追溯原因,这类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受到高学历人群的影响,比如,亲朋好友和身边的人读了硕士和博士,这些亲朋好友目前都学有所成,事业有成,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无形之中,勤奋好学的这类学生早早就暗中立下了志向,将来也一定要读完硕士和博士。
近10年考研人数和录取比例(教育部)
因为有了志向,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特别刻苦,当别的同学热衷于各种社团工作和社交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沉浸于各种玩耍和游戏时,这类勤奋好学的学生在默默地攻读自己的学业,阅读大量专业书籍。所以说,这一类大学生是家长、老师不用操心的“乖孩子”,不需要任何人的敦促,甚至不需要别人的鼓励表扬,他们大多“默默无闻”,却一口气读完硕士和博士。
第二种类型学生:进入大学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
有一类学生显得有点“另类”,平时学习的劲头并不是很大,也好像不是特别用功学习各类课程,很多时候还很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太听家长和老师的话。这类学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某个学科方面有自己爱好,平时阅读的书籍大多集中在这个学科。
76岁老爷爷也来赶考研究生
进入大学一段时间之后,这类学生因为在某个学科上有一定的钻研和积累,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书籍,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课堂发言和与任课教师讨论时表现出迥异的一面,很快引起了教师的关注。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类学生目前在我国高校数量太少。很多资深大学教师都感慨:一年甚至几年遇到一位这样有学术研究潜力的学生,不容易!
这类学生往往有着个人的独特见解,也就常常阅读很多学术专著、原著,常常喜欢与教师交流,也因此得到了教师的青睐和额外的指导,他们成长速度很快,也大多在教师的鼓励之下考研考博,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
第三种类型学生:所学专业为基础学科和一些特殊专业,考研才有出路。还有一类学生是被形势所逼而造就的一类人群,他们的所学专业是基础学科和特殊专业,比如文史哲、数理化、医学等等。
海南省考研大军
这一类专业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掌握,学生本科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可以说**的出路就是考研。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类学生还没有进入大学,父母和周边的长者就不断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你这个转不太好学啊,你一定要想好,将来一定要考研,否则就没有出路。现实也确实是这样,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也发现,学他这个专业的同学大多保研或者考研,即使有找工作的,也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形势和现实教育了他们:你必须考研。
某高校考研自习室
不过,“冷丝说人文教育”建议你,无论考研难度是否超过高考,也不管旁人怎么说,你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上面的三种类型学生的特点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但不必强求自己的内心,需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