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 考试是测试考生所具备研究生思维能力的测试。由于 GMAT 考试主要以北美研究生为参与人群
设计,而中美学生的思维本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考生也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考方式,这也正是许多考生面对 GMAT 逻辑时总是掌握不了解题思维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 GMAT 逻辑解题的思维技巧。
先了解 GMAT 逻辑考题形式GMAT 逻辑题中较常见的问题形式就是哪个选项成立,会 support/weaken 原文的观点。一个命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条件、结论以及条件到结论的推理过程。如果同学们看到一个中文问题,说 " 下列哪项可以支持原文观点 ?" 相信同学们的一反应就是找原文的结论,再看哪个选项支持结论。这种思维未免太过狭隘,实际上大家需要建立起这样一种思维:支持条件、结论和推理过程都是对原文观点的支持。所以考生在做完一个逻辑题以后,不要满足于答案,要多想想到底是支持或削弱了条件,结论还是推理过程。当把这种思维变成自己思维一部分的时候,自然可以应对自如。
掌握基本的解题用类比思维
类比的思维在 GMAT 逻辑中不少见,也就是常说的类比题。主要是 " 下述哪一选项所述现象和原文第 N 行的说法比较相像 ?" 或者 " 下列哪个选项为原文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 此类题的思路是:切记不可先看选项,一定要 " 先抽象,再选项 ",即首先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抽象,抽象的时候要注意,有态度的要把态度留下,把具体的名词都丢掉,之后形成的框架就是 " 对象 正评价 / 负评价 / 无评价 某事 "。
知道怎样快速排除错误无关选项这是考生容易犯的错误,也是 GMAT 逻辑中重要的一个思想。考生容易脑补过度,即总会主观地根据自己储存的现有知识,把一些文中并没有明说的东西给填补上,然后得出一个看似有理,实则荒谬的答案。所以各位考生在下笔选答案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这个答案在原文中究竟有没有提到,三思而后行方能无误。
取非思想也需尽早学会
这个思想简单实用。相信大家对
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一定不陌生,虽然大多数人学会的可能仅仅是虚拟语气中的一些规则,即只明其表,不明其理。在 GMAT 逻辑中,虚拟语气就有一种很有用的含义,那就是——见到虚拟语气就要想到 " 取非 "。
比如作者如果写到:" 如果我能够把韦氏字典都背完,那我 GMAT 逻辑肯定没有问题了。" 这句话其实想要表达的问题就是 " 我的 GMAT; 逻辑有问题 "。在做 GMAT 逻辑题时,运用这种取非的思想就不用将原文先翻译成绕口的中文,再拼命的思索其中的含义 ; 而是可以迅速的把握作者的态度,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从而可以有效地为考试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