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开始入门的
瑜伽练习者表达困惑,为什么每个老师说的不一样?接受了一位老师的说法,再遇到其他老师不同表达时,往往反应就是:错了!那是不是教学时间久的老师更正确呢?我非常尊重的一位导师这样说: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中,很难找到一模一样教学的老师,哪怕她们师出同门,或者是老师与他得意的,也会有差异。
那么以下几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跟大家在这里简单的科普一下:
1.老师的表达不同
比如有些老师说尾骨向里,有些老师说尾骨向下,其实是一个意思,骨盆是碗型的,尾骨向下就会向里了。
2.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法
老师的身体状况和练习经历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影响。打个比方,在教授头倒立时,有些老师会教学员先靠墙练习,有些老师会教学员不要靠墙会产生依赖性,这与老师自身练习经历有关。
比如有的老师在自己开始练习头倒立时,上臂力量极差,后来发现如果靠墙把脚跟抵住墙,还能竖起来,慢慢地建立上臂力量和平衡感,离开墙面。但有些老师在自己练习头倒立时,先建立起了比较强的力量,只需要不断的尝试倒立,寻找平衡,那么她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依照她自己的经验教学。
3.老师的侧重点不一样
举个例子:比如A老师说“马里其式扭转”时捆绑之前尽量不要扭转腰椎太多,收腹让肚脐朝前,胸椎再转;B老师说在捆绑之前先尽力扭转,会有利于捆绑。咋一听有些互相矛盾,但思考一下发现用A老师的教法尽管扭转的幅度小些,但能更加有效的扭转,不过由于扭转的幅度小捆绑的手不易绕回,所以不易捆绑。而B老师的教法因为能绑上,感觉练得有效,也更有成就感,所以更受学生喜欢。其实他们的方法都好,A老师的方法是有效的扭转,B老师的办法让人容易绑上。
4.流派不同
在迈索尔和阿斯汤加的课程中,会不断有跳跃的部分;而艾扬格的课程中,拜日的体式却总是向前迈一大步。其实这仅仅只是因为流派的不同理念,而出现的体式连接的方法不同而已。
5.呼吸不同
瑜伽课程一般用腹式呼吸更多,尽量拉长你的呼吸节奏;而普拉提课程中,老师会在引导体式时,用较为快速鼻吸、口呼的普拉提呼吸法。其实在瑜伽练习中,你会碰到不同的老师、流派以及教学方法。在确定老师专业程度的基础上,全然的去接受,并不断的理解更为深层的瑜伽知识,也可以在课程后向老师请教,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当我们听到不同的教法时我们应思考一下,先别急着否定,找出他们的原因。可以选择去尝试你信任的老师的方法。可能多年后你会发现,很多老师的不同方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瑜伽教练只会教自己认为对的方法,但不要认定只有他的方法是对的,因为我们的观点以及自身条件和能力也在改变。不断的学习和练习,经历才会让我们的瑜伽越来越走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