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_xian
返回返回 教育头条

考研应该怎样避开误区 考研经验分享

学习经验 考研

2019年02月21日 20:23:51
小编认为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对自己的备考计划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考研复习很容易犯错,小编整理了两个不等式,希望20考研同学认清事实,把握复习的正确方向。一次就过!
一、持≠好效果
很多考生都认为,考研复习的时间越早越好。有的人甚至在刚刚迈进大学校门时就抱定了一定要考研的决心。但是不是准备考研的时间越长,越是持久,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备考时间的长短和复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的正比关系。因为准备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疲劳期提早出现。战线拉得过长,很容易使你在学习时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学习效率是一个呈波动增长的曲线,如果你过早进入疲劳期,在考前的12月份还没有从波谷调整出来,将会对紧随后的考试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各学校的专业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在命题方向、命题重点、热点难点上做一些调整,有的学校在制定参考教材上也会有稍有的改动。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方法,正确指引,避免造成经济、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导致事倍功半。
二、跨专业考生≠歧视
在考研的人群中,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对跨专业考研心向往之。跨专业考生明显的劣势就专业基础的薄弱,毕竟相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跨专业考生很多都只是在考研期间才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短时间内突击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扎实。

因此,跨专业考的学生担心的就是复试时会受到歧视。很多人都在听说了身边的同学跨专业考失败后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因为受到歧视而被刷下。其实,跨专业考的同学面对别人失败的例子时,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这其中很可能是因为实力不够的原因。跨专业考的考生"半路出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专业基础上的劣势往往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弥补的。
有的导师还认为跨专业考学生视野开阔、学术思路活跃,比较热衷于招收跨专业考生。比如英语、中文专业跨专业考新闻,数学专业跨专业考计算机等等。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用。我是你的学习顾问王敏,选课有问题,快来找行家,我会为你匹配最适的课程,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18560125702),学姐近10年教培行业工作经验,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私人顾问,为您的课程进行一个详细系统的讲解哦。返回教育宝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相关推荐

400-029-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