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_xian
返回返回 教育头条

书法和绘画有哪些关系

学习经验 书法

2018年10月17日 09:56:07
书画同源的真实意义,其实就是书法和绘画的关系。
赵孟颊在指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以后,接着说“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就是说在当时,这个道理也还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了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书画艺术的历史,才更证实这一理论的生命力。任何理论的提出,必须有一个过程,赵孟粳提出“书画同源”,也不是他随便标新立异。而是总结和突破前人研究成果的结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可见“书画同源”的问题,唐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就已经体察到了,并且明确地提了出来。
五代时,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提出画有“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曰景,五日笔,六日墨。”把笔、墨两项明确作为具体要求,比谢赫的六法,又有一些发展。气、韵、思、笔、墨,当然是书法家和画家的共同要求。画史记载,五代时,唐希雅“乘兴纵奇”,以李煜创造的书法笔法“金错刀”画竹,这是以书法用笔直接入画的较早记载。现在,李书唐画均不见传,不知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晓得“有颤掣之状”。而“金错刀”成为墨竹的雅号,一直流传至今,反和书法的关系不大了。宋代,花鸟画得到勃兴,山水画有很大发展,相对地说,人物画退居其次了。尤其是宋代兴起的文人画,是一股新兴力量,赋予绘画以新的精神和方式。王蒙在晚年谈自己的体会:“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柯九思也说:“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元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说法。
柯九思作品欣赏
近代巨匠吴昌硕,书画篆刻方面,锐意求进,都作了大胆革新,造诣宏博精深。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实在得益于书法很多。黄宾虹用笔,强调“平、园、留、重”,作画写字,气局相同。潘天寿用笔,浑雄苍劲,犹如钢筋铁骨,无论绘画中的点、线、皴擦,还是书法中的篆、隶、行草,笔意相通,比较地说,潘先生作画,借重隶书笔意较多。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他们是画坛的大师,也是书法的名家。
现在,书法和画法的关系,更是引起书画家的普遍重视。书法功力欠缺的画家,追求画面秀丽时,往往失之甜俗;追求画面遒劲时,又往往失之霸悍。绘画者学点书法,绝不仅仅为了题款时,字可以写得好一点,主要还在于提高笔墨的功力和修养。要求学画的入学一点书法,这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要求学书法的都去学一点画,这当然不必。但是,一个书法家居然对传统绘画全然无知,那是很难想象的,何况懂得一点绘画的理法,“学书则深有助焉”。这种“有助”,当然不仅可以提高对绘画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而是因为其中不少审美要求,对书法是有借鉴作用的。“诗之不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如果学习书法又会画一点画,陶治情操,不也很好吗?目前有一种说法,叫“用书法作画,用画法作书”,这是很有见地的。吴昌硕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匠,除了勤奋、天资、蒙养以外,书法和绘画两方面的相互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过去,不少评论者,都强调他的书法成就对绘画的影响,难道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对他晚年书艺的进一步精进,就没有积极作用吗?“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

当前,有些书法作品,正幅用墨干、湿、浓、淡的处理,吸收了水墨画渗、晕、化、水迹等技法效果,不一定就已经成熟,但是一种新的尝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后的岁月,我国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都必然会出现新的飞跃,也必然将有新的王羲之、颜真卿、吴道子、石涛式的人物涌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相关推荐

400-029-0997